周立梅老师分享:
分享课程《让非遗葫芦文化走进校园》
蒙阴常路中心学校 周立梅
(一)建设葫芦种植基地 搭建劳动实践平台
(二)创建葫芦工艺坊 搭建美育实践平台
(三)让非遗进校园 开启美育新篇章
(四)收获成功 展望未来
蒙阴常路中心学校在积极构建全环境育人新格局下,结合地域特点及校情学情,将学科教学与地方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开设了一系列的文化特色课程,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和雅”学校文化品牌。
01建设葫芦种植基地 搭建劳动实践平台
葫芦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支神奇的存在,涵盖了烙画葫芦、彩绘葫芦、雕刻葫芦等多种技艺,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周老师提到,蒙阴常路中心学校非常重视葫芦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此,学校建设了葫芦种植基地,分年级进行管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葫芦的种植、育苗、脱皮、晾晒等过程。自己动手,不怕脏不怕累,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体验了劳动的乐趣。
02创建葫芦工艺坊 搭建美育实践平台
葫芦文化进校园,美育实践显成效。孩子们在葫芦种植园里欢乐采摘,体验劳动的乐趣,并通过葫芦艺术创作课程,深入了解非遗葫芦文化。
此外周老师还分享了,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亲手进行脱皮、揉搓、晾晒等步骤,总结出快速干净的脱皮方法。在葫芦艺术创作课上,学生们学习丙烯彩绘葫芦和烙画等技巧,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形式多样的葫芦艺术作品。
03 让非遗进校园 开启美育新篇章
葫芦是文化王国的天使,是教育王国的贵客。学校勇于开辟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融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开启了美育的全面融合适育人心途径。
周老师强调,非遗传承以美育德。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葫芦艺术课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自己,更能建立起相互欣赏和尊重的氛围。
04 收获成功 展望未来
学生们创作出各种精美雅致的作品,还融入了文学名著和本土文化元素。在作品展评环节,孩子们通过讲解和相互欣赏和尊重的氛围。
最后周老师总结,学校举办的非遗葫芦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巨大成功,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还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审美、感知、艺术等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云霞老师分享:
《小学美育浸润行动实践分享》
饮马小学
(一)3个维度
(二)2个平台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推广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做好校园精品剧目校际展示。
01 3个维度
3个维度主要指课堂、教研、作品展示。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落实艺术新课标,让学习活动成为课堂的主基调。饮马小学让教研真实发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课堂助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赋能,正是因为高效的课堂和有效的教研,才诞生出了一件件优秀的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展示,推进着学科融合,浸润学生心灵,每一个展示的作品无不体现着学科之间的融合。
02 2个平台
2个平台指区级平台、校级平台。
周老师指出,在区级平台教研员的指导下,专家的引领和联盟组的教研工作取得极大成功。之所以能够在区里进行推广和展示,也是因为一直坚持的结果。
最后周老师总结,美育浸润行动要努力地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寻求方法并付诸行动,不投机取巧,不走捷径,探索更多推广美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