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玲老师分享:
分享课程《文化认同视域下美术跨学科课程的实践研究》
山东省小学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坊莱州汇泉学校
(一)在跨学科文化考察中,探寻民族文化根基
(二)在美术创意实践中,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三)在跨学科艺术活动中,融汇民族文化视野
孙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在山东省小学美术特异教师刘芳教授的指导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持续十五年面向乡村学生开展守望古义跨学科传统文化课程。
01在跨学科文化考察中,探寻民族文化根基
在这次活动中,“守望古邑”传统文化工作坊学生考察了莱州泗河村古民居。他们参观古村落、收集老什物、访问非遗基地、考察传统民俗和社会生活,亲身体验传统文化。
02在美术创意实践中,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在美术创意实践中,学生以考察活动中积累的家乡文化为表现题材,融入兼职、泥塑、面塑等家乡等民间美术元素和技法进行创作,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孙老师讲到,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了解到文化背后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的方式,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03在跨学科艺术活动中,融汇民族文化视野
孙春玲老师在课程融合和活动融合两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她强调,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实践,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孙老师总结道,要将文化认同培养融入美术学科实践中,摒弃传统课堂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传授说教,主动实践,浸润体验,向内生长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强。
分享课程《传统水墨画及美育文化创意教学》
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
(一)课程资源开发
(二)扎实课堂推进
(三)学片教研引领
(四)落实核心素养
01课程资源开发
儿童水墨画创意教学以新课程标准的分解与聚焦核心素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尊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来老师提出,课程的资源与开发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究学习的品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地探究交流,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02扎实课堂推进
为扎实课堂推进,来老师建议以课堂教学开展儿童水墨画创意教学,并提出将课堂教学融入“6+1”模式美育评价体系,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
此外来老师还强调,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确保评价过程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美育水平,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03学片教研引领
槐荫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郭立老师带领美术中心组及学片组老师在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莅临指导美术教研工作。来老师说,在区教研员郭立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片组内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片教研,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学校美育成果获得多方面认可,成为区域美育发展的亮点。
04落实核心素养
济南市槐荫区三教堂小学扎实推进儿童水墨画美术作品校园展示,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将红领巾主题、黄河文化等融入课程教学,得到了参观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一致好评。通过美育实践,学生不仅提升审美素养,还增强文化自信,收获丰富的艺术体验,点亮艺术梦想。学校美育成果获得多方认可,成为区域美育发展的亮点。
来维环老师分享: